(一)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金融机构现有的业务环节基本都依靠人员操作,如信贷审批、贷前、贷后管理等,效率低、成本高、管理难以统一,为此金融机构应该在信贷业务审批和数据采集审查环节强化区块链技术应用,降低信贷业务审批的复杂度以及人工与网点的成本,简化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办理流程。同时,在贷前、贷后业务审查办理环节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借助区块链技术,利用其本身直接建立信任的特点,获得公开透明的信用数据,可以直接点对点的获得所需数据。贷款在发放之后,可以根据公开的数据,合理地管理银行贷出去的资金,能有效地使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贷前审批、贷后管理统一。此外,积极发挥区块链技术在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中的作用。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而根据交易数据,采用分布式账本,则在每个节点上保存唯一、真实的一个账本副本,监督交易的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地为其作证,无法篡改数据,这样根据真实数据进行风险评判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
(二)加强风险防范控制,保障区块链技术应用安全。很多金融机构虽然已经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但是技术应用可能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一定的挑战,区块链技术的金融行业应用标准由于缺乏先例与实践检验,区块链技术的通用标准还未确定,其标准化领域存在空白。因此,区块链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运用和推广过程中,对现有经济结构带来的变革与挑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原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没有进行调整。为此,首先,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政策规范的调查研究,尽快出台针对区块链技术在普惠金融中应用的技术规范,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其次,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与“一行两会”地方派出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如信息共享、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紧密的联动机制,联手加大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中的各种潜在问题和风险的监管和治理力度。再次,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探索引入“监管沙盒”模式,增进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对象的良性互动,降低未知风险的发生率。最后,金融机构在探索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同时,需要对应用带来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并对风险防控体系作出必要的适应性调整以增强其风险防控能力。
区块链技术在信托行业中的应用
将区块链技术与信托行业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一方面是由于信托行业与区块链技术都基于信任机制这一主题,信托行业需要以信任机制为基础,而区块链技术有利于信任机制的增信建设;另一方面,信托行业中的积弊已经严重挑战行业生存底线。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委托人对信托公司信托制度了解不足,影响委托人对信托公司的信任与信心。信托公司过多的着眼即期利润,而对于引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不多、力度不大。信托业内部控制能力相对较低,委托人的资金安全得不到根本的保障。在资管新规以及信托管理能力不足的影响下,信托信任缺少刚性保障。区块链技术是救赎、振兴信托行业一剂特效良药。区块数据具有开放特征及共识机制,参与者可以共享区块数据,这样既可以降低信息共享交易成本,也可以减轻信息交易负担,基于信息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各参与主体可以最快、最低成本实时享受各种信息,而且由于各参与主体授权不同,可以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透明、真实、快捷的信息,利于委托人全面了解信托项目的运行质态,从而基于了解的基础上的信任度会大幅度提升,而且正是链上数据真实、可靠,由此形成的经营报告、设计的信托产品提供的信息等等,委托人可以不受任何欺骗而进行决策。区块链实质上是分布式记账,具有记账和信息溯源作用,而信托好多产品特别是公益的信托产品,如慈善信托等,委托人捐款完全可以数字化表现,符合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化的要求,区块链技术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流转全过程及来龙去脉,使资金的运用完全处于委托人的监督之下。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条件下,委托人只要履行了义务,系统会严格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执行,从而保证了委托人的权益不受伤害,这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其作用更为明显与突出。为此应该积极发展区块链技术,赋能信托行业。
此文由 比特币官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金融时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