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科研数据共享关注B端,主要面向医院等医疗机构;联盟监管机构关注G端,主要服务于政府等监管部门;个人健康数据保管箱服务关注C端,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SOLAR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界面
在B端场景中,A医院可以向B医院提出数据申请需求,后者响应需求,平台就会将后者共享的数据上链。后续情况,比如A医院使用了B医院的哪些数据、使用次数、有没有转移给第三方医院,都一清二楚。
“这些数据在科研数据共享平台上进行流转,数据去向可追溯。这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李艳表示。
而在C端的个人健康数据保管箱场景中,平台可以服务于慢性病患者及更多人群,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自身的身体状况。
目前,该平台以上线了一款控糖应用,主要服务的是孕妇群体。
这是因为,女性在妊娠期,基础代谢偏高。所以部分孕妇会面临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三高风险,引发妊娠期糖尿病。在SOLAR的个人健康数据保管箱场景中,孕妇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记录、监控自己的血糖数据。
与此同时,这些信息还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共享给医院,让医院及时掌握孕妇的血糖状况。
事实上,病历、处方等医疗信息的安全流转,也是区块链在医疗行业最先落地的领域。
早在2015年4月,美国区块链企业公证通就曾宣布与医疗记录服务方案供应商Healthnautica合作,运用区块链技术保护医疗信息,防止数据篡改的发生。
2016年3月,老牌企业飞利浦也宣布成立区块链实验室,研究区块链在医疗健康产业中的应用。
而在国内,2017年,腾讯与广西柳州工人医院合作,实现了基于区块链的“院外处方流转”服务。患者可以在院内开处方,在院外购药。
在这一过程中,区块链可以防止处方信息被篡改,让处方在院外仍然有效。
03 分级诊疗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也给分级诊疗制度带来了新的机会。
在医疗行业,分级诊疗呼声由来已久――所谓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治疗的难易程度,让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避免其扎堆大医院,浪费医疗资源。
在疫情之下,分级诊疗也可以控制疫情扩散,防范交叉感染。
但在现实中,分级诊疗面临重重障碍。
“医疗数据共享难,是分级诊疗难以深入开展的原因之一。”北京共识数信创始人王毛路对一本区块链表示。对于患者而言,由社区医院转院到上级医院,需要面临病历、检查单等一系列医疗数据的流转,流程十分繁琐。
而区块链则在技术平台层面,建立起了医疗机构间的数据管理、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分级诊疗不难实现。
2017年8月,阿里健康宣布与常州市合作“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分级诊疗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领域。
在这个项目中,居民在社区卫生院进行体检时,如果被筛查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就可以由社区医生通过区块链,实现病历向上级医院的授权和流转。
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
具体来说,在患者转诊过程中,转出医院会填写转诊申请,并将对应病历的哈希值发送到区块链节点。节点收到转诊申请后,会自动检测病历是否存在,并将转诊申请与患者信息推送给转入医院。
而转入医院确认接收后,则可以通过哈希值检索到区块链上的病历文件,并以此指导病人诊疗。
在此情况下,患者不需要重复做二次基础检查,就可以享受医联体内各级医生的全程医疗服务,实现“早发现早诊疗”。
2019年,共识数信也承担了国家卫健委的一项课题,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合作,解决医联体内的病例共享、分级诊疗等协同问题。
福建协和医院主导的医联体以三级医院为核心,整合了区域内多家二级医院与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在医联体内,各个医疗机构构建了一个联盟链,并将转诊、会诊业务需要的医疗数据通过区块链进行流转。
此文由 比特币官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最隐秘的医疗数据 如何通过区块链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