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官网

央行办公厅: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课题研究小组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大部署。中央银行制度是最重要的现代经济制度之一,在国家金融制度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未来一个时期,建设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应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成果,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执行机制,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现代金融基础设施和中央银行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形成高效的货币财政政策协同机制以及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推动相关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央银行制度发展演变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的正式出现。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做法,出现了成立中央银行的第一波高潮。这一时期,中央银行职责主要是垄断货币发行、经理国库、提供支付清算,通过再贴现为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以及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维护金融稳定。其中,美国在1907年银行危机之后,对中央银行制度进行了创新探索。1913年,美国通过《联邦储备法》,并于翌年建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联储),旨在提供一种更有弹性的货币,提供再贴现商业票据工具,并建立对银行业更有效的监管。

  同时,为避免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过密,美国设计了一套更具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制度,特别是,决定成立美联储理事会,并规定“国会参议员或众议员不得担任美联储理事会的理事”。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要求中央银行协助政府管理经济,货币政策处于财政政策的辅助地位。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46年英格兰银行被收为国有,帮助政府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药方”失效,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货币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加上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全球开始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中央银行制度随之迈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与传统中央银行制度相比,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更加注重价格稳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更加重视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并从90年代开始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这一做法被认为帮助实现了将近20多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的“大缓和”时代。虽然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中央银行转向多目标制,但是价格稳定仍是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更加注重运用价格型调控框架。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日益增多和支付技术的变化,传统数量型调控效应逐步降低,多数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短期利率,以此促进形成稳定的中长期利率,降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稳定物价和经济运行的最终政策目标。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更加注重与公众的沟通。随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多数中央银行开始向公众公开更多决策、执行程序和信息,更加充分表达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以稳定通胀等社会预期。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美联储等中央银行还通过前瞻性指引,加强对社会关于中长期货币政策预期的引导。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更加注重独立性。为避免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改革中央银行制度,明确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监管部门的边界。例如,1998年《英格兰银行法》修订后,英格兰银行被赋予独立制定和实施操作货币政策职权(无需经过财政部同意)。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成为管理超主权货币的中央银行,且不接受欧盟的领导和各国政府的监督。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更加注重金融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经济体开始重新审视中央银行职责定位和金融监管制度,纷纷强化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和统筹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能。例如,2010年美国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将美联储的监管职责范围扩展至所有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012年英国通过的《金融服务法》,明确在英格兰银行内部建立金融政策委员会和审慎监管局,前者负责宏观审慎政策制定、识别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后者负责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此文由 比特币官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央行办公厅: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